第二百零四章 哥不是王莽(1/ 2)
很快,牧守府的这四条命令,就被执行了下去。
不需要官府出面,更不需要他人动员。
世家子弟,那怕是庶子,也是读书识字之人,第一时间领会了牧守府的意思。
一场轰轰烈烈的开荒活动开始了!
阻止?
拿什么来阻止?
家族条例?
我都脱离家族了,管你什么家族条例呢!
不管我了?让我自生自灭?
说得好像以前就管过我似的!
说得好像我养不活自己似的!
天地异变以来,随便开个荒地,都能养活自己,这个年代的世家子弟,哪怕是嫡传,也大都会种地,开个荒不过累一点罢了,有什么大不了的?
耕读世家,读书人或许不用耕田,但绝不代表不会!
当然,世代贵胄,比如四世三公这样的家族,那些养尊处优的嫡系子弟,乃至一些被重视的庶子,可能真的不识五谷。
但一般的世家,其实生活水平并没有后世人想的那么好,或许族中子弟耕田时间少,但要说不懂耕田,那就是开玩笑了。
或许家中奴仆众多,不需要亲自耕田,但耕田是怎么回事,如何去耕田,世家子弟却大多知道。
再说了,离开家族不代表一无所有,父辈遗产,自己的财物等,是可以带走的!
有了财物,雇佣百姓帮忙,开垦一些荒地出来算什么事?
所以,牧守府只是下了个文书,各世家混的不如意的子弟,便纷纷响应。
财物充沛点的,雇佣他人帮忙,缺少钱财的,咬咬牙,亲自动手就是!
这种情况下,世家内部,很快就被掏空了!
当然,一般来说,世家或豪门当中,都有不少奴仆,所以,他们的表面实力并没有减少,甚至短期来看,嫡系一脉的利益还更多了。
分家族资源的庶出子弟走光了,嫡系一脉可不就占的更多了么?
所以,有些愚蠢的嫡系,暗中甚至还在窃喜。
但家族掌权者却知道,这么下去家族就完了。
倒也不是说真的就完了,毕竟庶子出走,又带不走家族财产和资源。
问题是,对一个家族来说,最宝贵的财产和资源,不是别的,正是血脉相连的族人啊!
一个家族,没有血脉相连的族人,怎么可能繁荣壮大?
一开始,家族中的掌权者,还打算强行阻止,不准那些子弟离开家族。
可一个二个也就罢了,所有庶子出走,阻止得了么?
都是一个家族的人,总不能把我杀了吧?
正如州牧使君邢安民右将军说的那样,嫡系是族人,庶出便不是了?
虽然是庶出,但这些庶子们也是读书人,知识面广,见识高,可不会被轻易吓住!
这种场面,连始作俑者邢道荣,都没有想到!
他原本还打算慢慢诱导那些庶出子弟,甚至都想好了,就以那个韩束为突破口。
通过为韩束主持公道,激发世家庶子们独立门户的决心!
但没想到,压根用不着他出面,这些庶子们集体行动,世家奴仆无数,却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!
“高!”
得知这一切后,邢道荣独自一人在书房中,透过窗户看向天空,抚掌而叹。
“我特么真是太高了!”
邢道荣不断的赞叹,毫不吝啬,给了自己许多高大上的赞美词汇。
他起初的目的,只是想慢慢的来,通过这种内部分化的方式,一步步瓦解世家。
却不成想,竟然一步到位了!
没错,那次微服私巡后,他自个琢磨了一整天,又和庞统等人商议了一天,为的就是瓦解世家,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。
说起来,这个策略,他初穿越过来的时候,就在琢磨了。
什么策略?
说白了,就是根据汉武帝刘彻的‘推恩令’而来!
什么是推恩令?
言简意赅,一句话,‘诸侯王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’。
汉武帝之所以执行这个策略,为的是将刘姓王逐步分化,将他们的封地一代代缩小,最后无法对皇室形成威胁!
他成功了!
汉武帝之前,汉朝的叛乱,几乎全是刘姓王发起的,比如‘七国之乱’什么的。
但‘推恩令’实施后,大汉再也没发生过刘姓王叛乱的事情。
当然,那些不断分封下去的封地,最后全部消失了,而最初刘姓王的后代,逐步变成平民,虽有皇室血脉,却无半点特权。
就连活下去,也要靠自己努力工作。
最出名的,莫过于中山靖王之玄孙,靠织席贩履为生的刘大耳!
历史上,要说什么策略最被对方轻易接受,不花一兵一卒,就能永久解决隐患,当属‘推恩令’!
汉武帝执行‘推恩令’的时候,目的是什么,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那些刘姓王,更是第一时间就察觉了。
但他们没办法,只能接受。
还得欣然接受!
为何?
嫡长子只有一个,其余嫡子和庶子则无数,都是你的儿子,难道不愿意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?
所以,汉武帝之前的年代,刘姓王越来越多,尾大不掉,不能强行取消,更不能冒着‘同室操戈’罪名讨伐的局面,一纸‘推恩令’就轻易的解决了。
还皆大欢喜!
邢道荣前世,最佩服的政策,就是‘推恩令’!
汉初开始,不断分封出去,世代罔替的刘姓王诸侯,和同样世代罔替的世家家族,是不是很像?
这个时代,世家并不是落后分子,相反,他们反倒是先进分子!
所以,邢道荣的目的,不是消灭世家,从来就不是!
但是,世家必须被遏制。
因为,只要不断膨胀下去,世家最终必然会成为左右朝廷,左右皇室,为一己之私,枉顾天下的蛀虫。
比如晋朝,那个华夏最腐朽堕落的朝代,最腐朽堕落,没有之一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